近年来,攀枝花市紧紧抓住县级党校分类建设契机,针对县级党校建设起步晚、起点低、底子薄实际,围绕提高党校办学质量水平这一核心目标,以市委党校为龙头牵引,强化市县共建共享、县区优势互补,推动党校内涵发展、格局变化。
理顺体制机制,激发聚合效应。一是两种模式一体推进。坚持全市“一盘棋”,市县级党校一体规划、一体建设。新成立东区、西区2所县级党校,补齐全市县级党校地理版图。优化功能布局,3所一体办学类县级党校与市委党校共建新校区,2所独立办学类县级党校单建新校区,全市党校面貌焕然一新。二是两个层级一齐发力。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按照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的思路,明晰市县两级权责定位,市级主要负责班次统筹、教学管理、课程设置、资源调配、标准制定等,县级主要负责机构编制、学员选送、教学实施、点位打造等,防止市级一统了之、县级不管不问。三是两级党校一套标准。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议事决策、科研咨政、职工管理等方面,推行市县级党校一套标准,将市委党校《校委会议事决策规则》《专业技术人员年度工作量考核办法》《职工考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延伸到县级党校,实现标准统一、步调一致、整体提升。
强化基础规范,提升培训质效。一是“四位一体”规范办学。落实省委“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要求,围绕市委“一三三三”总体发展战略,以“干部大培训、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专项行动为抓手,实施“铸魂工程”,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实施“赋能工程”,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实施“薪火工程”,培养执政骨干队伍;实施“强基工程”,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形成上下贯通的“四位一体”培训项目体系。二是“五个必学”把稳方向。坚持教育计划一体编制、教学内容一体安排,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体班次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最新讲话、重要文章、指示批示必学,中国共产党党史必学,党章党规党纪必学,中央、省委、市委会议精神必学,重要文件必学等“五个必学”,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主课地位更加突出。三是“六个一”跟踪问效。实行训前问需、训中问计、训后问效“六个一”机制。培训前,学员带来“一个希望解决的问题”和“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培训中,组织学员“开展一次深入研讨”“提出一条中肯建议”;培训后,学员回原单位“开展一次述学”“办成一件实事”,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突出共建共享,优化培训供给。一是汇聚人才补短板。针对市县级党校优质师资不足的问题,加大“请进来”力度,邀请省市领导干部,开展形势分析、解读政策措施;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讲授前沿技术、解剖创新模式;邀请党校高校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开展专题辅导;邀请行业先进代表,分享实践经验、讲解实操方法,构建起领域全、来源广、层次高的200余人师资库,供市县级党校共同使用。二是放大优势创品牌。成立四川三线建设研究中心、三线文化研究中心,依托三线建设遗迹遗存,用好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火红年华”影视拍摄基地等,举办三线建设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讨会,深度挖掘“三线精神”时代价值,打造三线系列精品课程20余门、特色点位40余个、教学线路10余条,传承“三线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三是整合资源树特色。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文化底蕴,围绕钢铁钒钛、阳光康养、现代农业等主题,整合攀钢集团、二滩水电站等驻地企业资源,组建课题攻坚小组,分类别、分时段系统开发,全景打造“工业荣光”“阳光味道”“美丽乡村”等培训主题,每个主题均形成“精品课程+典型案例+特色点位+实训基地”为一体课程体系。
(作者单位:攀枝花市委组织部)
.png?20211108) 
                

 
             
             
             
            